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于冬云教授应邀在“博雅大学堂”云课程作讲座


2022年04月25日 21:23  点击:[]

4月23日,我院于冬云教授应邀在“博雅大学堂”云课程作了题为“‘为什么读经典’?”的讲座。此次讲座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举办的世界读书日系列讲座第一讲,当天,“北大博雅教研”“搜狐教育”“凤岐茶社”“山东中教”“小鹅通”“畅想谷”“微博”“寇享”“365买球官网入口图书馆一享公众号”等多家平台总计12万余人在线收看讲座直播。

于冬云教授首先从“什么是经典?”切入本次讲座的话题。她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认为经典是那些不断被重读的作品。同时,她指出外国文学经典既是永恒的,又有时空相对性。一方面,那些能够穿越时空、跨越文化阻隔,被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是永恒的经典;另一方面,时代的价值观、民族的文化主体立场在外国文学作品经典化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经典书目大致可以分为公共的权威书目和个人书目,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自我的成长二者都有一个不断变化、更新过程。

于教授接下来从专业阅读与非专业阅读两个角度剖析应该如何阅读经典。专业阅读应具备语文学的修养,细读文本的同时,阅读者需关注相关史料、写作语境、叙事语境、哲学、美学等维度。而普通读者则需要关注文本的语言、文化、跨媒介等维度。于教授提醒读者,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阅读那些跨文化的文学经典时,应选择优秀的译本、权威的出版社。需要关注外国文学经典背后不同的文化语境、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进入21世纪,影视剧改编、游戏改编等俨然成为热潮,读者也要充分认识到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多种艺术媒介的关系,关注文本跨媒介的特性。

最后,谈到阅读经典的功用,于教授认为阅读文学经典具有极强的建构功能,经典帮助读者了解世界、洞察人性、仰望星空。于教授引经据典,以奈保尔的《米格尔街》、乔伊斯的《阿拉比》、厄普代克的《A&P》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玫瑰》为例,说明阅读经典就是读生活、读世界;通过对细节的阅读,读者得以洞察丰富复杂的人性;通过对文学诗意的感受,最终获得一种超越世俗生活羁绊、仰望遥远星空的能力。讲座的结尾,于教授向每位热爱读书的听众赠言:“读文学经典,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洞察更丰富的人性,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此次讲座正逢“世界读书日”,于教授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细致的文本解读、最新的理论研究和扎实的历史还原,回答了“何谓文学经典?”“如何读文学经典?”以及“阅读文学经典何为?”等若干问题,深入浅出,建议听众多读书、读经典。此次讲座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受到线上观众的高度评价,反响热烈。

撰稿人:祁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