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晚,浙江师范大学人365买球官网入口刘天振教授应邀做客365买球官网入口,于教学三楼3438会议室作了题为“明代博物小说述论”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陈元锋教授主持,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部分教师出席报告会,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场聆听。
刘天振教授演讲中
陈元锋教授主持
刘天振教授首先从古代小说概念与现代小说概念的区别谈起,指出现代小说属于文学门类的一家,但古代小说却存在争议,古代小说从语体上分为通俗小说与文言小说两类,通俗小说又可细分为长篇章回小说与短篇话本小说两类,其性质与现代小说非常接近,具有叙述性、艺术性、虚构性等特点。文言小说概念较难界定,根据学术界对文言小说的研究现状和文言小说的自身性质,大体上可将其划分为传奇小说和子部小说两类。就古代小说的收录情况来看,从《汉书·艺文志》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其主流始终是子部小说,小说家也始终归类在子部之中,与农学、医家等学术著作并列,属于广义学术门类的一种。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小说概念与现代小说概念千差万别,现代小说是文学作品,而古代小说则是学术门类的一种。
具体就博物小说而言,在古代小说中并没有将其独立划分为一类,20世纪以来的现代学术界,提出了博物小说这一概念,对博物小说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现今学术界对博物小说的研究视野比较狭窄,主要集中于唐朝之前,对于唐代及之后的流变情形、发展概况关注甚少。第二,目前学术界在研究博物小说时,往往将其放在志怪小说的大框架之下,将其视为志怪小说的一个分支加以研究,如刘叶秋在《古典小说笔记论丛》、李剑国在《唐前志怪小说史》和宁稼雨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中均持本种观念。此外,部分学者尝试将博物小说从志怪小说中分立出来,自成一派,如苗壮在《笔记小说史》、陈文新在《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中则持此中观念,但总体上只是偶有提及,论述不深。第三,对博物小说的评价普遍存在以现代小说观念衡量古代小说的误区,忽视古代小说观念与现代小说概念的巨大差异,从而忽视了博物小说的文学价值。
由此,刘天振教授结合古代小说的概念和现今学界的研究现状,定义了博物小说的具体概念:博物小说是由古代人编纂的、以志物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作品,其记述范围包括各种自然物、人造物、观念物,其文本内涵既有知识性,也有叙事性。它不同于以记录怪异为主的志怪小说,也有别于志异小说。
回归到明代博物小说这一主题上,刘天振教授从四个主要支系来对明代博物小说的总体概况进行梳理归纳。第一个支系是《博物志》的续仿之书,其是博物小说的正宗嫡传,从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宋代李石《续博物志》到明代董斯张《广博物志》、游潜《博物志补》等,博物小说的知识体系体现出逐渐向正宗类书靠拢的趋向。为更加直观明了地体现这一演变历程,刘天振教授以表格的形式对张华《博物志》十卷、游潜《博物志补》二卷以及董斯张《广博物志》五十卷的分类情况进行汇总展示,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现出了博物小说中所蕴含的类书体例。同时,伴随着中外交流的频繁,明代还出现了记录海外风土、异域风情的博物志类著作,如顾岕的《海槎余录》;记录大明边郡或少数民族区域的山川风土、明物异俗的博物志类著作,如邝露的《赤雅》;承继《博物志》著述思想、汇辑各类知识的系列丛书,如《夷门广牍》等,皆属明代文人对《博物志》的续仿之书。第二个支系是以“博物”之名索引“故事”之书,即明代的诸多以名物主题分类而纂成的说部之书,其名物实仅起到索引的作用,名物之下是一篇篇情辞婉转的小说作品。如闵文振的《异物汇苑》、陈其力的《芸心识余》等皆属此类。
活动座现场
第三个支系是辨订与叙事相杂糅之书,《博物志》所列“人名考”、“文籍考”、“地理考”、“典礼考”诸目皆属此类。在明人的学术视野中,考证辨订、名物训诂类著作往往归属于小说,在此思想的影响之下,高儒的《百川书志》、焦竑的《国史经籍志》等小说类以及小说丛书类均著录诸多辨订训诂之书,这些考辨著作在考证名物典制的同时,还辨析文学故事的不同版本及其源流,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第四个支系是山家清供和文房清玩之书,这两类主题往往并存于一书之中,赏玩对象博涉古玩器物、法书名画、坐几椅榻、植物昆虫,文士们通过对“物”的迷恋来反映其对扰攘世界的忘怀。这些清供清赏类著作不仅辑录小说作为清雅生活的必要部分,其专业性、清赏性内容还常常被赋予伦理文化内涵,这一方面是士人精神主体性的体现,同时也是在传统学术结构中,生活用书为附庸的观念的表露。
刘天振教授对明代博物小说所呈现出的新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第一,明代正宗博物小说呈现出类书化、文学化的特点。第二,明代博物小说体现出博物体系的工具化、形式化特征。第三,明代博物小说的内容向着记实性、知识性、科学性方面迁变。同时,刘天振教授指出,中国的博物志系统属于古代中国的科技史,却被归在了小说之下,探究其源,则应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学术观念和学术格局。在以经学、史学为主导的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科学没有独立发展的空间,只能将专业书类、博物书类归入小说家之中,这是中国古代学术史、科技史的悲哀。由此反观当今学界对古代博物小说的研究,只有以古代子部小说家为依据,并将传奇小说加入其中,才能最科学、最系统地观照古代小说。
陈元锋教授对报告内容进行总结,指出刘天振教授简要地梳理博物小说史的发展历程,重点概括明代博物小说的四个主要支系,体现出了此类小说的文学性、学术性和知识性,从中可以感受到明代博物学的发达、明人知识兴趣的广博和明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
刘洪强副教授发言中
刘靖渊副教授发言中
曹琳老师发言中
在互动环节,刘天振教授与在场的学者、听众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与刘洪强副教授、刘靖渊副教授、刘加夫副教授和曹琳老师就“文言小说定义的共识性”、“古代小说研究的发展趋势”、“博物小说的文献形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在座师生带来了诸多学术启迪。
活动合影
学者介绍:
刘天振,浙江师范大学365买球官网入口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古典戏曲和江南文化,在《南开学报》《复旦学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50多篇期刊论文,出版专著《水浒研究史脞论》《明代类书体小说集研究》《明代通俗类书研究》等多部著作。
【撰稿:杨雪;摄影:刘源;审核:陈元锋】